❷宋代科举考试自一至五等称五甲。《宋史·选举志》:“〔乾道〕二年御试,始推登极恩……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
出处:语词卷 • W • wǔ • 五
词条 | 五甲 |
释义 | 五甲 五甲(wǔ jiǎ) ❶五领铠甲。《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无极曰:‘令尹好甲兵,子出之,吾择焉。’取五甲五兵。”《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帝大惊,更取坚甲赐之。” ❷宋代科举考试自一至五等称五甲。《宋史·选举志》:“〔乾道〕二年御试,始推登极恩……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 出处:语词卷 • W • wǔ • 五 五甲 宋代殿试和礼部试所定合格举人的等级。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复试礼部奏名举人,按优劣分为三等。淳化三年(992年)殿试进士,始分五等。第一至第三等赐及第,第四、五等赐出身。天圣五年(1027年),改等为甲。此后,礼部正奏名分甲,特奏名分等,成为制度。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