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蠹
释义
五蠹
五蠹  散文篇名。见《韩非子》。文章以鼓励农耕、强化专制权力为准则,大力抨击学者(儒生)、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权贵者)、商工之民,斥为对社会有害的“五蠹”(五种蛀虫),主张务必加以清除。思想峻刻,文笔犀利,讲求逻辑,文势起伏,是典型的法家文章风格。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诗文篇名 乐府诗题
五蠹  《韩非子》篇名。将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工商之民五种人称为“五蠹之民”,比喻作蠹虫,必欲去之,以此名篇。论述法家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列举上古、近古的人类进化历史,并以守株待兔的宋人为例,说明社会变化不居,制度也应“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随时代而变革,因以先王之政而治当世之民的举措,“皆守株之类也”。反对儒墨仁义,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皆礼之”,是社会动乱根源;主张法治,改变旧有的社会是非导向,禁绝“五蠹”,鼓励耕战以收富国强兵之效;排斥六艺之文,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论著、刊物
五蠹  《韩非子》篇名。蠹,蛀虫。五蠹,指学者(战国末的儒家)、带剑者(侠客)、言谈者(纵横家)、患御者(奸臣私门的党人)、商工之民等五种人。内容首从社会变迁说明“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必要,用“守株待兔”的生动故事讽刺了“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守旧派。认为只能“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儒、侠等五种人无益于耕战和法治,斥之为“邦之蠹也”。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著 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