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中国戏曲 • 作家、演员 • 作家、理论家
词条 | 傅斯年 |
释义 | 傅斯年 傅斯年(1896—1950) 历史学家、教育家。字孟真,江西永丰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创办《新潮》月刊,响应新文化运动。1920年至1926年先后留学英、德两国,获博士学位。历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北大代理校长等职。1918年,在《新青年》第5卷第4号发表《戏剧改良各面观》一文。文中对传统戏剧给予全面批判,认为:传统戏是“百衲体”,毫无美学的价值;中国戏剧自宋朝以来,还没有真正的戏剧;“真正的戏剧纯粹是人生动作和精神的表象”。此文为五四时期戏剧改良理论中的重要文献。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中国戏曲 • 作家、演员 • 作家、理论家 傅斯年(1896—1950) 中国学者。字孟真,山东聊城人。19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预科,曾参与组织新潮社,并担任《新潮》月刊主任编辑,同时创作新诗。1920年后,赴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26年回国,历任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教授等职。主要从事历史和考古研究。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校长。有《傅孟真先生集》、《傅斯年选集》等。 出处:中国文学卷 • 现代文学 • 作家 作品 傅斯年(1896—1950) 山东聊城人。字孟真。1916年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18年参与创办并主编《新潮》杂志,参加五四运动被推为学生游行队伍总指挥。后官费留学,在英国伦敦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历史、数学、心理学、哲学等。1926年回国,次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文科学长暨国文、史学两系主任。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被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1929年所迁北平,北上任职,兼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36年后,曾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任台湾大学校长。论著有《夷夏东西说》、《东北史纲》(第一卷)。有《傅孟真先生集》六册。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傅斯年(1896—1950) 山东聊城人,字孟真。1916年入北京大学国文门。1918年参与创办《新潮》月刊。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学生游行队伍总指挥。年底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后转入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和高等数学。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1926年回国,次年任中山大学教授、代理文学院院长。1928年参与筹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所长23年。1936年后,曾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任台湾大学校长。论著有《夷夏东西说》、《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有《傅斯年全集》。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