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庄严的容止。《诗·邶风·柏舟》:“威仪棣棣。”毛传:“君子,望之俨然可畏,礼容俯仰,各有威仪耳。”
❸古代官员的随从。《通典·职官六》:“其尚书令仆、御史中丞,各给威仪十人。”
❹仪仗。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天下神霄,皆赐威仪,设于殿帐座外。”
出处:语词卷 • W • wēi • 威
词条 | 威仪 |
释义 | 威仪 威仪(wēi yí) ❶古时典礼中的动作仪文及待人接物的仪节。《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朱熹注:“礼仪,经礼也;威仪,曲礼也。”经礼,谓典礼制度;曲礼,谓行事进退的仪式。 ❷庄严的容止。《诗·邶风·柏舟》:“威仪棣棣。”毛传:“君子,望之俨然可畏,礼容俯仰,各有威仪耳。” ❸古代官员的随从。《通典·职官六》:“其尚书令仆、御史中丞,各给威仪十人。” ❹仪仗。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天下神霄,皆赐威仪,设于殿帐座外。” 出处:语词卷 • W • wēi • 威 威仪 佛教名词。谓动作行为有威德仪则。称符合佛教戒律的行、住、坐、卧为“四威仪”。亦为戒律之别称。据说在具足戒之外,比丘尚有“三千威仪,六万细行”;比丘尼则有“八万威仪,十二万细行”。还有称小乘比丘有“三千威仪”,而大乘菩萨则有“八万威仪”。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礼仪、节日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