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即校事。探察臣民言行之官。《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于是罢视听,息校官……众莫不悦。”
❸军衔的一等。实行军衔制的国家均设有校官等级,通常分为上校、中校、少校3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衔等级中,校官设大校、上校、中校、少校4级。
❹校级军官的统称,低于将官,高于尉官。一般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四级。
出处:语词卷 • X • xiào • 校
词条 | 校官 |
释义 | 校官 校官(xiào ɡuān) ❶古代掌管学校的官员。《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 ❷即校事。探察臣民言行之官。《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于是罢视听,息校官……众莫不悦。” ❸军衔的一等。实行军衔制的国家均设有校官等级,通常分为上校、中校、少校3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衔等级中,校官设大校、上校、中校、少校4级。 ❹校级军官的统称,低于将官,高于尉官。一般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四级。 出处:语词卷 • X • xiào • 校 校官 ❶军衔的一等。实行军衔制的国家均设有校官等级,多数分为上校、中校、少校三级,摩洛哥、阿根廷、越南、朝鲜等国还设有大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校官设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四级,分别为正师职、副师职(正旅职)和正团职(副旅职)、副团职、正营职军官的主要军衔。 ❷校级军官军衔的统称。 出处:军事卷 • 军 制 校官 官立学校。西汉置于郡国。《汉书·韩延寿传》:“于是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执俎豆,为吏民行丧嫁娶礼。”东汉末曹操令郡国兴学,县满五百户则置校官,选其乡才俊之士为教师。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