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J • jiào • 校
词条 | 校雠 |
释义 | 校雠 校雠(jiào chóu) 亦作“雠校”。雠,亦作“讐”。校勘。刘向《孙卿书录》:“所校讐中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二篇。”孙卿书,即《荀子》。《文选·左思<魏都赋>》:“雠校篆籀。”李善注引《风俗通》:“按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韩愈《送郑涵校理序》:“始更聚书集贤殿,别置校雠官,曰学士,曰校理。” 出处:语词卷 • J • jiào • 校 校雠 本义即校勘。校即一人校核,雠则二人对勘。《文选·左思〈魏都赋〉》:“雠校篆籀。”李善注引《风俗通》:“按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自刘向校订汉代宫廷图书,“校雠”之名遂立。狭义指校勘文字及篇章的讹误、衍夺、错乱。广义即目录学,不仅指一书文本的校勘,还包括撰写叙录、编定目次、汇聚群书、分析部类等文献整理工作。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图书版本 • 校勘学 校雠 即“校勘”。 出处:语言学卷 • 训诂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