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子 子( zǐ) ❶儿子。《列子·汤问》:“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古时兼指女儿。《论语·公冶长》:“以其兄之子妻之。”亦谓爱之如子。《国策·秦策一》:“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高诱注:“子,爱也。” ❷泛指人。如:男子;女子。《荀子·王霸》:“谁子之与也?”杨倞注:“谁子,犹谁人也。” ❸利息。《史记·货殖列传》:“子贷金钱千贯。”参见“子母 ❷”。 ❹古代男子的美称或尊称。如:孔子;孟子。也用作敬称对方之词。《左传·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古代也指师长。如:子曰;子墨子。 ❺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如:子书。后来图书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中列为第三部,包括哲学、政治、科技和艺术等类的书。 ❻古爵位名。为五等爵的第四等。直至清代仍沿用。 ❼动物的卵或植物的种子。如:鱼子;菜子。 ❽稚嫩的,指动植物。如:子鸡;子姜。 ❾颗粒状的东西。如:枪子;棋子。 ❿铜子儿;铜元。如:大子儿;小子儿;一个子儿也不值。 ⓫从属的;派生的。如:子城;子金;子公司。 ⓬地支的第一位。 ⓭十二时辰之一,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⓮量词,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细长的东西。如:一子儿线;一子儿挂面。 ⓯姓。春秋宋国的公族姓子。 另见zi。出处:语词卷 • Z • zǐ • 子 子( zi) 作后缀。如:房子;耍子;胖子;一会子。马缟《中华古今注·冠子》:“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嫔当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罗为之;插五色通草苏朵子;披浅黄藂罗衫;把云母小扇子。” 另见zǐ。出处:语词卷 • Z • zi • 子 子 ❶爵名。周代始置,为五等爵的第四等。一说子、男爵同属一等。其后或废或置。魏、晋、南北朝皆置,为六等爵之第五等,有“开国子”、“县子”等称号。三国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定爵制,诸子地方五十里,邑八百户,官一品。晋武帝时分大、次、小王国制,始封支子为子爵。隋代为九等爵之第八等,置官府。唐代沿置,贞观十一年(637年)加“开国”之称。宋制,令邑五百户以上、七百户以下者封子。清代为九等爵之第四等,原称“精奇尼哈番”,乾隆元年(1736年)改汉名为“子”。分为四等,叙正一品。 ❷周代对小诸侯国之称呼。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子( 英viscount,法vicomte) 欧洲的爵位名。原为法兰克王国的官吏,伯爵的副手,或称副伯爵。封建关系发展时,亦为世袭封建领主。王权加强后成为贵族爵衔,即“子爵”,位在伯爵与男爵之间。后保留于英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中世纪史 • 法国中世史 子 ❶围棋术语。计算胜负的价值单位。在棋局上每占一个交叉点,称为“一子”。 ❷围棋用具。即“棋子”。出处:体育卷 • 体育运动项目 • 围 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