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战国时始在国与国之间的邻接地方设亭,置亭长,以防御敌人。西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满期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其职掌与乡村亭长同。东汉后渐废。
❷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下设亭长,掌门户启闭的禁令等事,为中央官署中低级事务员。
出处:语词卷 • T • tínɡ • 亭
词条 | 亭长 |
释义 | 亭长 亭长(tínɡ zhǎnɡ) 官名。 ❶战国时始在国与国之间的邻接地方设亭,置亭长,以防御敌人。西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满期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其职掌与乡村亭长同。东汉后渐废。 ❷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下设亭长,掌门户启闭的禁令等事,为中央官署中低级事务员。 出处:语词卷 • T • tínɡ • 亭 亭长 官名。(1)战国时始在国与国之间的邻接地方设亭,置亭长,以防御敌人。西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亭一,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设于城内和城厢的“都亭”,设于城门的“门亭”,均设亭长,职掌与乡村亭长同。东汉后渐废。(2)唐代尚书省各部都事、主事下设,掌门户启闭禁令等事,为中央官署中的低级事务员。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