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近代哲学 • 人 物 • 法 国
词条 | 孔狄亚克 |
释义 | 孔狄亚克 孔狄亚克(E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 ,1715—1780) 法国启蒙思想家,感觉论者。马布利之弟。早年习神学,后为《百科全书》撰稿。1768年当选为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继承和修改了洛克的感觉论,认为“反省”不是经验的来源,并以感觉论的观点批判了笛卡儿的唯理论和天赋观念说。但他既承认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又否认知识对象的客观性及其本质的可知性,并强调物体无非是“感觉的总和”。主要著作有《人类知识起源论》《感觉论》等。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近代哲学 • 人 物 • 法 国 孔狄亚克(E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1715—1780) 法国启蒙思想家,感觉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生于格勒诺布尔。空想共产主义者马布利(Gabriel Bonnot de Mably,1709—1785)之弟。就读于里昂耶稣会专科学校,毕业于巴黎大学索邦神学院。曾为《百科全书》撰稿。1768年当选为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当过天主教神父、修道院院长。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1) 坚持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2) 摒弃洛克关于“反省”是观念的第二个来源的主张。主要著作有《人类知识起源论》(1746年)、《感觉论》(1754年)。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