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词条 | 金履祥 |
释义 | 金履祥 金履祥(1232—1303) 元代学者、教育家。字吉夫,号次农,学者称仁山先生。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王柏弟子。博学多识。曾任教于严陵钓台书院。宋末以史馆编校召,未及用而宋亡。入元,不仕,隐居金华仁山,作《广箕子操》以抒志,专事著述。晚年讲学于丽泽书院。对“理一分殊”之命题,尤重“分殊”。重格物致知功夫,亦注重经传之学,犹重独见。搜集旧说,折中己意,撰《尚书表注》,对《尚书》中有的篇章表示怀疑;又撰《论语集注考证》,对朱熹《集注》加以核补;所撰《孟子集注考证》,旁引曲证,不苟异同。认为“天地之心”乃是“仁心”,“天理”即是“生生之道”;以天理而论,静不能见天地之心;以人心而论,动不能见天地之心;学者自当“敬以持之,学以广之,力行以践之”,教者之责即在启发人的“仁心”。另有《通鉴前编》、《仁山文集》等。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金履祥(1232—1303) 元学者。字吉夫,号次农,学者称仁山先生,兰溪(今属浙江)人。王柏弟子。曾任教于钓台书院。宋末以史馆编校召,未及用而宋亡。入元,不仕,专事著述。搜集旧说,折衷己意,撰《尚书表注》,对《尚书》中有的篇章表示怀疑;又撰《论语集注考证》,对朱熹《集注》加以核补;《孟子集注考证》,也旁引曲证,不苟异同;另有《通鉴前编》《仁山文集》等。 出处:哲学卷 • 经 学 史 • 人 物 金履祥(1232—1303) 宋元之际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字吉父,学者称仁山先生。元军围困襄樊时上书宋廷,建议从海道直捣燕、蓟,所叙海道情形与元初海运路线无异。王柏弟子。曾任教于钓台书院。宋末以史馆编校召,未及用而宋亡。入元不仕,专事著述。搜集旧说,折衷己意,撰《尚书表注》,对《尚书》中有的篇章表示怀疑;又撰《论语集注考证》,对朱熹《集注》加以核补;《孟子集注考证》,也旁引曲证,不苟异同;另有《通鉴前编》、《仁山文集》等。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