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世界地理卷 •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 总 论
词条 | 人地关系论 |
释义 | 人地关系论 人地关系论 泛指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人地关系是人类起源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人类对自然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规模、范围、深度与速度不断加强,强烈地改变着各地区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反作用也日益增强,导致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关系严重失调。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并促使人类社会和谐地发展,是现今人地关系的研究核心。18世纪以来,西方对人地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化,相继出现了地理环境决定论、或然论、适应论、人类生态论和文化景观论等学说,并引进计量方法,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分析。人地关系论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 人地关系的地域结构与地域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及规律;(2) 人地关系的调控机制与调控手段;(3) 不同类型地区人地关系的优化模式;(4) 建立人地系统的网络、数据库、模型库、决策库及咨询中心等。 出处:世界地理卷 •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 总 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