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将;拿。见“以身作则”、“以邻为壑”。
❸带着、率领。《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族行。”《史记·晋世家》:“里克、邳郑欲内重耳,以三公子之徒作乱。”
❹依;按照。如:以时启闭;以貌取人;以次就座。《左传·宣公四年》:“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
❺做;行事。《论语·为政》:“视其所以。”
❻以为;认为。《国策·齐策一》:“皆以美于徐公。”
❼在;于。《左传·桓公二年》:“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
❽因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
❾因由,缘故。《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❿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十年以前;长江以北;十人以上。《孟子·公孙丑上》:“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⓫此;这些。《礼记·射义》:“凡以庶人,大小莫处。”
⓬用同“已”。(1)太;甚。《公羊传·庄公元年》:“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2)已经。《汉书·张敞传》:“今两侯以出。”(3)止。《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朱熹注:“以、已通用。无已,必欲言之而不止也。”(4)谓不许,不同意。《文选·枚乘<七发>》:“诚必不悔,决绝以诺。”王念孙《读书杂志馀編·文选》:“决绝以诺,‘以’与‘已’通,言或已或诺,俱决绝而无犹豫也。”
⓭与。《诗·召南·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⓮而。《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器高以粗。”
⓯及;及于。《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⓰助词。表语气,用于句末,相当于“矣”。《国策·楚策四》:“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⓱作语助词。如:可以;得以;能以;足以。
出处:语词卷 • Y • yǐ •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