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以吏为师
释义
以吏为师
以吏为师  战国时期法家教育主张,并在秦国实行。是实现“以法为教”的重要途径。源于商鞅,认为法令必须有“师受”,以免人各以其意解之而莫衷一是。提出:“必为法令置官也,置吏也,为天下师,所以定名分也。”(《商君书·定分》)主张从中央到地方均设吏师,严选通晓法令者担任;先以禁中密藏国家法令熟习之,以待吏、民咨问;一应问答均记录备查,以督责答者据法而答,问者依法行事。韩非将此明确表述为:“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秦统一后,采李斯建议禁私学、焚诗书,“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成为制度。据今出土秦简记载,秦政府机构附设学室,招收弟子,由吏师教诲之,以作培养。造成法令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制度
以吏为师  秦统一后实行的一种法治政策。为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以法为治,秦始皇于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采纳丞相李斯建议,在禁绝私学、焚毁诗书的同时,要求学习法令避禁:“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有《语书》和《为吏之道》,据考证即系秦代两种诫吏的教令。虽属秦始皇三十四年以前之文书,但从其中所规定的对执法之吏的要求,可以间接看出以吏为师所应达到的标准。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事件、一般制度 • 秦、汉、三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