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梵天
释义
梵天
梵天  ⑴ 原为婆罗门教、印度教主神之一。佛教吸收为护法神,称“大梵天王”。  ⑵ 佛经称三界中的“色界”(共有十八重天)初三重天为“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佛、菩萨、诸天
梵天  梵语Brahmā的意译,音译“婆罗贺摩”,亦称“大梵天”。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创造之神。与湿婆、毗湿奴并称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三大神。由《梵书》中梵的概念衍化而来。认为世界万物(包括神、人)都是他创造的,被称为始祖。据《摩奴法典》载,梵天出自“金胎”(梵卵),把卵壳分成两半,创造了天和地,然后创造十个生主,由他们完成宇宙的创造。谓原有五个头,据说被湿婆毁去一个,剩下的四个头面向四方;有四只手,分别拿着“吠陀”经典、莲花、匙子、念珠或钵。通常坐在莲花座上;坐骑是一只天鹅或由七只鹅拉的一辆车。既是个创造神,魔鬼、灾难等也是他所创造,所以在三大神中的地位并不高,崇拜者很少。妻子是娑罗室伐底。在印度只有拉贾斯坦邦的普希伽尔有崇祀他的一个庙。佛教产生后,他被吸收为护法神,为释迦牟尼的右胁侍,持白拂;又为色界初禅天之王,称“大梵天王”。称号甚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原人”。
出处:宗教卷 • 其他宗教 • 印度教 • 神 祇
梵天  译自梵语Brahmā。亦译“婆罗贺摩”。古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主神之一,即创造之神。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传说世界万物(包括神、人)皆由梵天创造,故称之为始祖。佛教吸收为护法神,为释迦牟尼右胁侍,持白拂;又称色界初禅天王,称“大梵天王”。
出处:法学卷 • 外国法律史 • 古代与中世纪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