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圣地、名山、寺院等 • 寺 院
词条 | 阿育王寺 |
释义 | 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 中国佛教寺院。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宝幢镇。相传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沙门慧达(本名刘萨诃)于此得一舍利塔,内藏释迦牟尼遗骨,认为系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之一,遂于其地建立精舍,是为阿育王舍利殿之起源。东晋义熙元年(405年)敕建塔、亭和禅室。梁武帝时赐额阿育王寺。主要建筑有舍利殿、大雄宝殿等。为全国重点寺院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圣地、名山、寺院等 • 寺 院 阿育王寺 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宝幢镇。是中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属禅宗。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一说二年),刘萨诃(开山祖慧达)于此得一舍利塔,高1尺4寸,广7寸,内悬宝磬,中缀舍利。传是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之一,内藏舍利传是释迦牟尼遗骨。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建亭供奉此塔,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始建寺院,梁普通三年(522年)赐额“阿育王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依山而筑,殿宇雄伟。中轴线上有阿耨达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舍利殿高15.3米,重檐琉璃顶,殿中设石舍利塔一座,内置七宝镶嵌的木塔一座,木塔内置有传为刘萨诃当年持来之塔。殿前有唐太和七年(833年)范的书《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北宋苏轼书《定奎阁碑记》、南宋张九成书《妙喜泉铭》。寺西侧有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建的砖塔一座,高36米,七层六面,每层壁龛内,原有陶塑佛像。内有磴道可通顶层。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浙江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