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生命科学卷 • 动物部分 • 寄生虫学
词条 | 棘球蚴 |
释义 | 棘球蚴 棘球蚴 亦称“包虫”。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囊状。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角皮层,有保护作用;内层为生发层,很薄,产生很多头节和一些幼囊。囊内充满囊液。幼囊脱落后形成子囊,其结构与母囊相同。子囊内又生头节和孙囊。头节或幼囊都可脱离囊壁落入囊液,称为“棘球砂”或“包虫囊砂”。虫卵被牛、羊、骆驼等或人吞食后,会导致棘球蚴病。 出处:生命科学卷 • 动物部分 • 寄生虫学 棘球蚴 亦称“包虫”。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中间宿主组织内。囊状,囊内充满囊液。囊壁分两层:外层为多层的角皮层,对虫体具保护作用;内层是生发层,单层细胞很薄。生发层产生很多原头节和一些育囊。育囊、原头节和生发层都能脱落到囊液中。育囊可发育成子囊,其结构与母囊相同;子囊又可产生原头节和孙囊。脱落在囊液中的沙粒样构造,称棘球沙。中间宿主食草类如牛、羊、骆驼、猪等,吞食了犬属动物如犬、狼、狐排出的棘球绦虫的卵而感染。卵内六钩蚴孵出,即钻到肝和其他脏器发育为棘球蚴。人常因与犬接触密切或吃了污染食物而患棘球蚴病。幼体不断长大,直径可达20厘米,压迫周围组织;囊液可使人产生过敏性休克,尤其在囊壁破裂大量流出时,原头节转移到全身,如同癌症,致继发性棘球蚴病。 出处:医药科学卷 • 现代医学 • 基础医学 • 寄生虫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