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戏剧电影卷 • 电 影 • 外国影片
词条 | 铁皮鼓 |
释义 | 铁皮鼓 铁皮鼓 亦译《锡鼓》。联邦德国、法国、南斯拉夫、波兰故事片。阿特米斯电影公司和赫勒鲁杰阿戈斯电影公司1979年联合摄制。塞兹(Franz Seitz,1920—2006)、施隆道夫(Volker Schlöndorff,1939— )等根据格拉斯(Günter Grass,1927— )同名小说改编。施隆道夫导演。本内特(David Bennent,1966— )、阿道夫(Mario Adorf,1930— )、温克勒(Angela Winkler,1944— )等主演。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德国学生奥斯卡3岁时因憎恨成人社会的虚伪,故意从楼梯滚下摔伤,成了不会再长高的侏儒,并从此把母亲给他的生日礼物——一只小铁皮鼓一直挂在胸前。看到令他不满的恶事他就击鼓尖叫,周围的玻璃就会震碎。母亲死后,16岁的奥斯卡爱上了同龄的女仆玛丽娅。在他的儿子库尔特3岁时,奥斯卡也送给他一只同样的铁皮鼓。希特勒葬送了德国,奥斯卡一家颠沛流离。战后在父亲的葬礼上,奥斯卡不慎跌落坟墓,原先停止生长的他又开始长高。本片是“德国新电影”的代表作。以独特视角展现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历史,尤其是对德国小市民的众生相及纳粹的荒唐和恶行作了幽默而尖锐的讽刺和抨击,具有深刻的历史反思意味。曾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出处:戏剧电影卷 • 电 影 • 外国影片 铁皮鼓 长篇小说。德国作家格拉斯(Günter Grass,1927— )作(1959年)。作品采用荒诞手法叙述奥斯卡·马策拉特奇特的一生。奥斯卡3岁时即停止发育,但智力超常,反应敏捷,成为畸形侏儒。他胸前挂着一只铁皮鼓,用鼓表达其喜怒哀乐和是非观念。他父亲成了纳粹冲锋队员,奥斯卡在纳粹集会上用力敲鼓,使得发言者结结巴巴讲不出话来,以表示他对纳粹的不满。1944年苏军攻占但泽后,奥斯卡当着苏军的面将纳粹党徽还给父亲,父亲想把党徽吞进肚子里,慌乱中被打死。战后他移居杜塞尔多夫,当过石匠、裸体模特儿、乐队鼓手等,生活逐渐富裕,但精神百无聊赖,最后被人送进精神病院。一般认为德国战后文学是在《铁皮鼓》发表后才算登上世界文坛。作者因此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有中译本。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德 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