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概化理论
释义
概化理论
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  亦称“测量的概括化理论”、“测量的拓广理论”。现代测量理论之一。是对经典测量理论的扬弃,由美国心理学家克龙巴赫(Lee Joseph Cronbach,1916—2001)及其合作者创立。认为测量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取决于测量所处的情境关系。测量的情境关系由测量目标和测量面构成。测量目标是指测验分数所要描述、刻画的心理特质,测量面是指测量所处的环境条件。一个测量面是一些相类似的测量条件的集合,集合中的各个测量条件称为面水平。根据统计学中的实验设计及其方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概化理论采用方差分析中的线性模型,将观测分的方差划分成归因于测量目标的真方差和归因于各测量面的误差方差几个部分。其中与测量目标相关联的那些交互效应方差各自除以相应的水平数之后的和称作相对误差,真方差以外的所有各部分方差除以各自的相应水平数之后的和称作绝对误差。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原理 • 教育测量学
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  现代测量理论的一种。是经典测量理论中信度理论的拓广。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如测量工具、测量的适用对象的特征水平和态度、测量工具使用者以及测量条件和环境等。经典测量理论以随机误差来概括所有误差,并不能明确具体误差或在总误差中各种误差的相对比例,从而对测量工具和程序的改进没有明确指导意义,针对性不强。1972年克龙巴赫等出版的《行为测量的可靠性》成为概化理论产生的标志。概化理论认为,任何测量都处于一定情境之中,应该从测量情境关系中具体地考察测量误差。对测量情境不同关系的侧重,会形成多种真分数及相应多种不同的信度系数,应设计一套方法去系统鉴别多种误差的来源及衡量方式,用“全域分数”代替“真分数”概念,用“概化系数”代替“信度”概念。具体内容包括:(1) 测量的目的是获得更加广泛条件下的结果;(2) 测量的情境是测量变异的来源;(3) 测量面,即测量的条件,有各种不同情况,可分成随机面和固定面,测量中至少有一个随机面;(4) 重要目的是估计各种来源的误差变异大小,通过拓广研究估计变异成分,通过决策研究搜集数据,作为决策和解释的依据。概化理论对现代测量实践的指导作用已经得到很多研究的验证。
出处:心理卷 • 心理统计与测量 • 心理测量 • 测量理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