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铅釉陶
释义
铅釉陶
铅釉陶  亦称“低温釉陶”。陶器的一种。低温色釉含铅,能降低熔点,故名。系用黏土作胎,施赭黄、粟黄、茶黄、棕红、深绿、翠绿色铅釉,经700~800℃的窑温烧成的颜色釉陶。器表往往有一层光亮如银的彩翳,俗称“反铅”。中国西汉时已有烧制,以单色釉为主,北朝时为双色釉,至唐、宋、辽时发展成为多色釉的三彩陶。
出处:美术卷 • 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 • 名词术语
铅釉陶  汉代烧制的低温铅釉陶器。铅釉以铅作助熔剂,以铜和铁作呈色元素,施釉后可在700℃左右的低温中烧成。烧成后铜元素呈现翠绿色,铁元素则呈现黄褐或棕红色。铅釉层清澈透明,釉面平滑。铅釉陶经长期埋藏后,表面往往会出现铅分子以金属铅形式析出而泛“银釉”的“反铅”现象。西汉早中期出现铅釉陶,到东汉时极为盛行,但大多作为冥器使用,并无实用器。北朝时期,铅釉陶再次盛行,其后各代也多有使用。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器物 • 陶器 • 陶器一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