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J • jīnɡ • 经
词条 | 经幢 |
释义 | 经幢 经幢(jīnɡ chuánɡ) 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作柱状,往往用多块石刻堆建而成。柱上有盘盖,大于柱径,刻有垂幔、飘带等图案。柱身多刻陀罗尼或其他经文和佛像等。以为镇邪祈福之用。陆游《后陵永庆院王建墓》诗:“攫饭饥鸟占寺鼓,避人飞鼠上经幢。” 出处:语词卷 • J • jīnɡ • 经 经幢 具有纪念及宣扬之意的佛教建筑。始见于公元7世纪后半期的唐代中原地区。早期经幢,仅于竿顶置丝织伞盖三层,上系飘带,安于佛前以示庄严和镇邪。后为耐久计,改用石幢,幢身呈八角形,上刻陀罗尼经文,形制由简素而繁杂。现存实物中,河北赵县经幢系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所建,体量最大,高达15米余。上海松江经幢建于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建筑造型端庄秀丽,系唐幢之精品。 出处:美术卷 • 建筑艺术 • 名词术语 经幢 古代刻有佛经或佛像的石柱。因所刻主要是《陀罗尼经》及其他经文,故称。创始于唐。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往往用多块石刻堆建而成。上有盘盖,大于柱径,刻有垂幔、飘带等图案。五代、两宋时最多,一般置于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 经 幢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文书 • 书法 • 碑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