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世界地理卷 •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
词条 | 经济协作区 |
释义 | 经济协作区 经济协作区 毗邻地区进行经济协作的组织形式。为综合经济区的一种类型,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组织经济协作的经济区域类型。1958年中国曾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7个经济协作区;1961年又将华中区与华南区合并,形成六大经济协作区。在组织经济协作方面起过一定作用,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以纵向为主的集权制条件下,横向经济联合很难实施。1966年后六大区相继撤销。1978年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又提出基本建成六大区经济体系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协作与联合得到快速发展,逐步形成由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跨省(市、区)经济协作(合作)区,由跨省毗邻地区联合而成的省际经济协作区,由省(区)内部相邻地市组成的省内经济协作区。 出处:世界地理卷 •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 经济协作区 促进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经济协作的经济区域形式。既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个基础经济结构比较完整、生产部门比较齐全、相对独立的地区生产综合体。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区经济的计划指导,协调各大区内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并逐步建设大区的经济体系,即建立具有不同水平的,各具特点、各自为战,大力协同,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 出处:经济卷 • 国民经济学 • 国民经济布局 • 区域生产布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