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古代史 • 年 号
词条 | 永和 |
释义 | 永和 永和 年号。(1)汉顺帝年号(136—141)。(2)晋穆帝年号(345—356)。(3)后秦姚泓年号(416—417)。(4)北凉沮渠牧犍年号,一作“承和”(433—439)。(5)闽王延钧年号(公元935年)。(6)清时朱一贵年号(1721年)。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年 号 永和 县名。在山西省西部、黄河东岸,邻接陕西省。属临汾市。面积1212平方千米。人口7万(2010年)。县人民政府驻芝河镇。西汉置狐█ 县,北周改临河县,隋改今名。以永和关得名。农产有小麦、谷子、玉米、薯类、棉花、豆类,并产枣、梨等。畜牧业发达。工业有机械、煤炭、电力、建材、酿酒等。永隰等公路经此。古迹有永和关、兴德关、铁罗关。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政区地理 • 山西省 • 省、市、县(区) 永和 北凉沮渠牧犍年号(433—436)。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北方地区 永和 后秦姚泓年号(416—417)。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西北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