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Y • yǒnɡ • 永
词条 | 永字八法 |
释义 |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yǒnɡ zì bā fǎ) 阐述正楷点画用笔的一种方法。因以“永”字八笔为例,故称。其来源旧有三说:(1)张旭说,见《墨池编》;(2)僧智永说,见《书苑菁华》;(3)蔡邕、王羲之说,见李溥光《雪庵八法》。其法称点为“侧”,须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画为“勒”,须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应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故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须驻锋提笔,突然趯起,其力才集中在笔尖;仰横为“策”,用力在发笔,得力在画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画,出锋要稍肥,力要送到,如一往不收,易犯飘荡不稳的毛病;短撇为“啄”,落笔左出,要快而峻利;捺笔为“磔”,要逆锋轻落笔,折锋铺毫缓行,至末收锋,重在含蓄。后人亦将“八法”两字引申为“书法”的代称。 出处:语词卷 • Y • yǒnɡ • 永 永字八法 阐述正楷点画用笔的一种方法。因以“永”字八笔为例,故称。其来源旧有三说:(1) 张旭说,见《墨池编》;(2) 僧智永说,见《书苑菁华》;(3) 蔡邕、王羲之说,见元代李溥光《雪庵八法》。其法称点为“侧”,须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画为“勒”,须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应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呆直则木僵无力,故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须驻锋提笔,突然趯起,其力才集中在笔尖;仰横为“策”,用力在发笔,得力在画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竖画,出锋要稍肥,力要送到,如一往不收,易犯飘荡不稳的毛病;短撇为“啄”,落笔左出,要快而峻利;捺笔为“磔”,要逆锋轻落笔,折锋铺毫缓行,至末收锋,重在含蓄。后人亦将“八法”两字引申为“书法”的代称。 永字八法 出处:美术卷 • 书法篆刻 • 名词术语 永字八法 文字学术语。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即横、竖、撇、点、捺、提、折、钩,因“永”字的写法包含了这八种笔画,故称。古人的称呼有所不同,把横、竖、撇、点、捺、提、钩分别称为“勒”“弩”“掠”(短撇称为“啄”)、“侧”“磔”“策”“趯”,另外没有“折”。 出处:语言学卷 • 文字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