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魏晋南北朝作家
词条 | 陆机 |
释义 | 陆机 陆机(261—303) 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逊,父抗,皆三国吴名将。少时任吴牙门将。吴亡,家居勤学。太康末,与弟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及成都王司马颖讨长沙王司马乂,任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被谗,为颖所杀。诗以华美深密见称,其重排偶的倾向对后人影响颇大。有较多拟古之作。也善骈文,《辨亡论》、《吊魏武帝文》等较有名。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陆士衡集》。另著有《晋纪》、《洛阳记》等,均不传。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魏晋南北朝作家 陆机(261—303) 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逊、父抗,皆三国吴名将。少时任吴牙门将。吴亡,家居勤学。太康末,与弟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及成都王司马颖讨长沙王司马乂,他任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被谗,为颖所杀。诗以华美深密见称,其重排偶的倾向对后人影响颇大。有较多拟古之作。也善骈文,《辨亡论》、《吊魏武帝文》等较有名。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陆士衡集》。另著有《晋纪》、《洛阳记》等,均不传。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两 晋 陆机(261—303) 西晋作家、文学理论家。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后被谗害。其诗文情感强烈,辞藻富丽,注重排偶,反映了当时新的文学审美趣味。所作《文赋》,将文学创作过程归结为以“意”“称物”、以“文”“逮意”。认为创作过程中作者须集中精神,展开想象,“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同时宜“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表现丰富广阔的外界事物。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要求文艺作品做到应、和、悲、雅、艳,有充实动人的情感,情趣高雅。提出“遣言”“贵妍”之说,要求文辞具有声音之美。在内容与文辞的关系上,主张“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以内容为主,文辞要表现内容。强调“声为情变”,作品风貌与作者遭际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对中国美学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原有集,已佚,宋人辑有《陆士衡文集》。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中国美学史 • 人 物 陆机(261—303)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字士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逊、父抗,皆三国吴名将。少时任吴牙门将。吴亡,家居勤学。太康末,与弟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及成都王(司马颖)讨长沙王(司马乂),任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被谗,为颖所杀。工书,善行、草书。传世墨迹有草书《平复帖》,为中国现存书法家墨迹中时代最早的一件。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著。后人辑有《陆士衡集》。 出处:美术卷 • 书法篆刻 • 人物 • 中国 陆机(261—303) 西晋书法家。字士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逊、父抗,皆三国吴名将。太康末,与弟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工书法,擅行、草书。传世墨迹《平复帖》为中国现存书法家墨迹中时代最早的一件。善诗,亦擅骈文。后人辑有《陆士衡集》。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文书 • 书法 • 书法名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