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亮
释义
陈亮
陈亮1143—1194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孝宗时作《中兴五论》,力主抗金。遭当权者嫉恨,屡次被捕入狱。赞成变法,但反对不利于富民商贾的青苗、均输之法。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认为道为“常行于事物之间者”,须在具体事物中识道。强调“行”对识“道”的作用。指出物欲是人的自然本性,“天理人欲可以并行”,但欲须由礼节制。批评理学家只讲主观动机而空谈“道德性命”。和朱熹进行多次“王霸义利之辩”,反对朱认为三代以下天地人心日益退化的观点。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也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表现出他的政治抱负,《念奴娇·登多景楼》等皆著名。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宋辽金作家
陈亮1143—1194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永康学派代表人物。绍熙进士。孝宗时作《中兴五论》,力主抗金。触犯当权者,屡次被捕入狱。光宗时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赞成变法,但反对不利于富民商贾的青苗、均输之法。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认为道为“常行于事物之间者”,须在具体事物中识道。强调“行”对识“道”的作用。指出物欲是人的自然本性,不容抹杀,“天理人欲可以并行”,但人欲须由礼节制。主张培养具有“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的人才。批评理学家只讲主观动机而空谈“道德性命”是“风痹不知痛痒之人”。反驳朱熹指责,与之进行多次“王霸义利之辩”,反对朱认为三代以下天地人心日益退坏观点。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表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念奴娇·登多景楼》等皆著名。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陈亮1143—1194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又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永康学派创始人。绍熙进士。光宗时授鉴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卒。赞成变法,但反对不利于富民商贾的青苗、均输之法。认为商人致富对国有利,商人贫穷则国“困竭”。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陈亮1143—1194  南宋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世称龙川先生。喜谈兵。乾道五年(1169年),上《中兴五论》,反对与金议和。淳熙五年(1178年)再度上书,力主抗金,并批评讲“正心诚意”之学。遭当政者构陷,两次入狱。十五年,第三次上书,欲激孝宗以恢复为志,由是朝臣以为狂怪。绍熙二年(1191年)第三次下狱。次年出狱返乡。四年,中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注重“事功之学”,与朱熹作“王霸义利之辨”,反对空谈道德心性。其文气势纵横,诗词慷慨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宋
陈亮1143—1194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因世居城外龙窟村,人称龙川先生。绍熙进士。年轻时力主抗金。晚年在家乡著书讲学。其研究领域广泛,在文、史、哲及政治方面均有所成就。心理学思想主要有:(1) 在形神观方面,主张“道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间”。且反对脱离具体的事物而空谈人性。(2) 在情欲心理方面,认为情欲是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的产物,且情欲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普遍性、合理性、受制约性和社会性。对待情欲的态度应有“分”有“辨”,“分”内的予以满足,“分”外的不去追求。(3) 在社会心理思想方面,认为同心同德是社会安定的因素。(4) 在管理心理方面,主张“顺人情”而治。主要著作有《龙川文集》,今本《陈亮集》(1974年)。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中国心理学史 • 人物
陈亮1143—1194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永康学派创始人。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因世居城外龙窟村,学者称龙川先生,绍熙进士。年青时喜谈兵,孝宗时作《中兴五论》,力主抗金。遭当权者嫉恨,三次被捕入狱。光宗时授鉴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卒。为人才气超迈,赞成变法,但反对不利于富民商贾的青苗、均输之法。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认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陈亮集·经书发题》)。作为普遍意义的“道”,“常行于事物之间者”,须在具体事物中认识“道”(《勉强行道大有功》)。批评理学家只讲主观动机而空谈“道德性命”。和朱熹进行多次“王霸义利之辩”,主张“王霸并用,义利双行”,认为王道往往要通过霸道来实现,汉唐之所以杂行霸道,“其道固本于王”,反对朱熹认为三代以下天地人心日益退化的观点。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也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表现出他的政治抱负,《念奴娇·登多景楼》等皆著名。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陈亮1143—1194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孝宗时作《中兴五论》,力主抗金。遭当权者嫉恨,屡次被捕入狱。光宗时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赞成变法,但反对不利于富民商贾的青苗、均输之法。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认为道为“常行于事物之间者”,须在具体事物中识道。强调“行”对识“道”的作用。指出物欲是人的自然本性,“天理人欲可以并行”,但欲须由礼节制。批评理学家只讲主观动机而空谈“道德性命”。和朱熹进行多次“王霸义利之辩”,反对朱认为三代以下天地人心日益退化的观点。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也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表现出他的政治抱负,《念奴娇·登多景楼》等皆著名。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