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隐〔隱〕yǐn  ❶隐蔽;隐藏。《荀子·王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引申为隐伏;归隐。《晋书·王嘉传》:“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参见“隐士
  ❶”、“隐逸”。
  ❷隐讳。《左传·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❸精微。《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❹隐语,谜语。《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司马贞索隐:“喜隐,谓好隐语。”参见“隐士
  ❷”、“隐语
  ❶”。
  ❺穷困。《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隐民多取食焉。”
  ❻伤痛。《穀梁传·庄公四年》:“故隐而葬之。”范宁注:“隐,痛也。”
  ❼矮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逾隐而待之。”
  ❽古琴上的装饰。枚乘《七发》:“孤子之钩以为隐。”
  ❾威重貌。见“隐若敌国”。
  ❿怜悯。《孟子·梁惠王上》:“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⓫审度。《管子·禁藏》:“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尹知章注:“隐,度也。”
  另见yìn。
出处:语词卷 • Y • yǐn • 隐
隐〔隱〕yìn  凭倚。参见“隐几”。  另见yǐn。
出处:语词卷 • Y • yìn • 隐
  古书注疏体式之一。亦称“表隐”“隐义”“背隐义”等。解释古文献中隐而未发之义。清代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三云:“齐梁时隐士何胤注书,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背隐义之义盖如此。由是推寻,则凡称音隐、音义隐之类,大抵皆从卷背录出,皆是前人隐而未发之义。当时别无书名,故即就本书加‘隐’字以名之。”如《隋书·经籍志》有郭象《论语隐》、干氏《毛诗音隐》等。
出处:语言学卷 • 训诂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