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管理学卷 • 国际商务 • 国际商务环境
词条 | 全球化 |
释义 | 全球化 全球化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经济的全球化,主要指各国经济通过跨越国界的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等活动,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和相互依赖的过程;广义是指一个由诸多过程构成的巨大而多面的复合体,不仅包括经济的全球化,也涉及全球环境、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诸多内容,主要指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相互渗透和融合不断加强、全球一致性因素不断增长的过程。全球化进程受到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超国家组织的促进和协调、跨国公司的扩张等因素的推动。 出处:管理学卷 • 国际商务 • 国际商务环境 全球化 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凸显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进而产生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全球化主要体现为市场经济体系在全世界的扩张,由此带来“全球化效应”,拥护者赞扬全球化带来空前的进步和繁荣,反对者批评全球化带来的贫困、战争甚至文化灭绝。全球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战略选择的基本出发点。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发展社会学 全球化 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主要体现为市场经济体系在全世界的扩张,由此带来全球化效应。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进而产生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问题在西方学术界争议颇多,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理论: (1) 以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 )为代表,认为全球化是一个现代性的发展过程。(2) 以美国学者杰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 )等为代表,认为全球化实际上是西方消费社会对第三世界国家虚弱的文化的渗透,是晚期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果。与此观点相近的是一种对全球化及其西方化的批判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所谓全球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对经济上落后、文化上虚弱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威胁。(3) 以西方学者鲍曼(Zygmunt Bauman,1925— )、汤姆林森(John Tomlinson,1949— )以及吉登斯等为代表的西方衰落论者认为,全球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西方衰落的过程。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思潮与运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