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出版 • 出版史
词条 | 胡愈之 |
释义 | 胡愈之 胡愈之(1896—1986) 中国政治活动家、新闻出版家。原名学愚,浙江上虞人。1914年起任职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1919年创建上海世界语学会,次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5年五卅运动中在上海编辑出版《公理日报》。1928年流亡法国,入巴黎大学国际法学院学习。1931年回国后与邹韬奋等共同主持《生活周刊》,主编《东方杂志》、《世界知识》等刊物,推动创办生活书店,从事进步文化出版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底与沈钧儒、邹韬奋等发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并参与筹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40年去新加坡等地,组织星洲华侨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并帮助陈嘉庚办《南洋商报》。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南方总支部常委。1948年到华北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出版总署署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语协会理事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代主席。著有《莫斯科印象记》、《印度尼西亚语语法研究》等。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出版 • 出版史 胡愈之(1896—1986) 浙江上虞人,原名学愚。1914年起任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1919年创建上海世界语学会,次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5年五卅运动中在上海编辑出版《公理日报》。1928年流亡法国,入巴黎大学国际法学院学习。1931年回国后与邹韬奋等共同主持《生活》周刊,主编《东方杂志》、《世界知识》等刊物,推动创办生活书店,从事进步文化出版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底与沈钧儒、邹韬奋等发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并参与筹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40年去新加坡等地,组织星洲华侨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并帮助陈嘉庚办《南洋商报》。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南方总支部常委。1948年到华北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国家出版总署署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语协会理事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代主席。在中国民俗学方面,较早介绍外国民俗学理论。1921年发表《论民间文学》,对民俗学的含义、分类、范围、国际民俗学之情况,以及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搜集、整理、研究、特征,均做了开创性的阐述,是中国民俗学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献。1932年翻译出版法国倍松的《图腾主义》。 出处:民族卷 • 民俗学 胡愈之(1896—1986) 浙江上虞人,原名学愚。1914年起任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1919年创建上海世界语学会,次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5年五卅运动中在上海编辑出版《公理日报》。1928年流亡法国,入巴黎大学国际法学院学习。1931年回国后与邹韬奋等共同主持《生活》周刊,主编《东方杂志》、《世界知识》等刊物,推动创办生活书店,从事进步文化出版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底与沈钧儒、邹韬奋等发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并参与筹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40年去新加坡等地,组织星洲华侨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并帮助陈嘉庚办《南洋商报》。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南方总支部常委。1948年到华北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国家出版总署署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语协会理事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秘书长、副主席、代主席。是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