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事件、运动、思潮、法规
词条 | 公车上书 |
释义 |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清末戊戌变法前一次应会试举人的请愿。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4月清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派李鸿章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反对。5月2日,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会试举人1 300余人签名上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等主张。史称“公车上书”(汉代举孝廉乘公车赴京,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亦提出教育改革主张。认为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建议各省、州、县遍设艺学书院,学习西文科学技术知识,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城乡建立图书馆以广见闻。上书被都察院拒呈光绪帝,却流播全国。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事件、运动、思潮、法规 公车上书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引起全国反对,在京官员与各地在京应试举子纷纷联名上书反对和约。5月初,康有为组织各省举子在松筠庵集会,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史称“公车上书”(汉代举孝廉乘公车赴京,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事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