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圣地、名山、寺院等 • 寺 院
词条 | 布达拉宫 |
释义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中国藏传佛教建筑。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角玛布日山上。相传公元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629—650年在位)始建,后屡有修筑,至清顺治二年(1645年)达赖五世大加扩建后,始具今日规模。原为历世达赖喇嘛居住地。内有宫殿、正厅、灵塔、佛殿、经堂、平台和庭院等。依山垒筑,共13层,高117.19米,东西长400余米,全部石木结构。群楼高耸,崇阁巍峨。五座灵塔殿宫顶,覆盖镏金瓦。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也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宫内藏有大量雕塑、壁画、卷轴画、佛像、明清两代的敕书、印鉴、礼品、匾额等文物。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修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圣地、名山、寺院等 • 寺 院 布达拉宫 位于西藏拉萨市区西北角玛布日山上。相传公元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始建。9世纪毁于兵火。17世纪达赖五世重建,后经历世达赖修建,十三世达赖又大规模扩建,始具今日规模。包括山上的宫堡群、山前的方城和山后的龙王潭花园三部分,共占地41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宫堡群依山垒筑,共13层,高117.19米,东西长约400米,全部石木结构。群楼高耸,崇阁巍峨。五座灵塔殿宫顶,覆盖镏金瓦。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也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宫内藏有大量雕塑、壁画、卷轴画、佛像、明清时期敕书、印鉴、礼品、匾额等文物。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修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与大昭寺、罗布林卡一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中国建筑历史 布达拉宫 中国古代建筑。在西藏拉萨市西北角玛布日山上。相传公元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始建,后屡有修筑,至清顺治二年(1645年)达赖五世大加扩建后,始具今日规模。原为历世达赖喇嘛居住地。内有宫殿、正厅、灵塔、佛殿、经堂、平台和庭院等。依山垒筑,共13层,高117.19米,东西长400余米,全部石木结构。群楼高耸,崇阁巍峨。五座灵塔殿宫顶,覆盖镏金瓦。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也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宫内藏有大量雕塑、壁画、卷轴画、佛像、明清两代的敕书、印鉴、礼品、匾额等文物。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修缮。 出处:美术卷 • 建筑艺术 • 作品 • 中国 布达拉宫 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原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依山而建,高13层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气势雄伟。主要由达赖喇嘛居住的白宫、用于佛殿及达赖喇嘛灵塔殿的红宫及为达赖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僧房三部分组成,房屋999间。收藏有雕塑、壁画、卷轴画、佛像、敕书等大量历代珍贵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大昭寺、罗布林卡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西藏自治区 布达拉宫 在西藏拉萨市西北角玛布日山上。相传公元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始建,后屡有修筑,至清顺治二年(1645年)达赖五世大加扩建后,始具今日规模。原为历世达赖喇嘛居住地。内有宫殿、正厅、灵塔、佛殿、经堂、平台和庭院等。依山垒筑,共十三层,高117.19米,东西长400余米,全部石木结构。群楼高耸,崇阁巍峨。五座灵塔殿宫顶,覆盖镏金瓦。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也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宫内藏有大量雕塑、壁画、卷轴画、佛像及明清时期的敕书、印鉴、礼品、匾额等文物。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修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与大昭寺、罗布林卡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 • 西藏等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