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效法。《书·皋陶谟》“师汝昌言”孔传:“言禹功甚当,可师法。”
❸师所传授之法。特指汉代的经学传授。汉代,某一经的大师被立为博士后,他的经说便叫“师法”。《汉书·胡母生传》:“惟嬴公守学,不失师法。”指嬴公能传其师景帝时博士胡母生的《公羊春秋》。
出处:语词卷 • S • shī • 师
词条 | 师法 |
释义 | 师法 师法(shī fǎ) ❶老师传授的学问和技艺。《荀子·儒效》:“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 ❷效法。《书·皋陶谟》“师汝昌言”孔传:“言禹功甚当,可师法。” ❸师所传授之法。特指汉代的经学传授。汉代,某一经的大师被立为博士后,他的经说便叫“师法”。《汉书·胡母生传》:“惟嬴公守学,不失师法。”指嬴公能传其师景帝时博士胡母生的《公羊春秋》。 出处:语词卷 • S • shī • 师 师法 ⑴ 老师传授的道德、学问和技艺。《荀子·儒效》:“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 ⑵ 汉代经学传授方式之一。汉代博士授经,因书籍不便,多赖口耳相传,为免传授有误和显示传递统绪,须严格遵守师授,谓之师法。通常指汉初立为博士或著名经学大师(如董仲舒)的经说。《汉书·胡母生传》:“惟嬴公守学,不失师法。”指嬴公能传其师景帝时博士胡母生的《公羊春秋》。若大师弟子能发展师说而成一家之言,又得学术界和朝廷认可,便形成家法。《后汉书·儒林传序》:“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师法与家法是源与流的关系。清皮锡瑞《经学历史》:“先有师法,而后能成一家之言。师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衍其流也。”如《易》有施、孟、梁丘之学,是师法;施学下又分张、彭之学,孟学下又分翟、白之学,梁丘学下又分士孙、邓、衡之学,即属家法。西汉多重师法,东汉多重家法;今文经学重师法、家法,古文经学多学无常师。师法、家法又具相对性:对上是家法,对下则又为师法。师法、家法保证了经学传授,却显封闭。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制度 师法 师所传授之法。特指汉代的经学传授。汉代,某一经的大师被立为博士后,他的经说便叫“师法”。《汉书·胡母生传》:“惟嬴公守学,不失师法。”指嬴公能传其师景帝时博士胡母生的《公羊春秋》。 出处:哲学卷 • 经 学 史 • 术 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