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隋唐五代考古
词条 | 法门寺地宫 |
释义 | 法门寺地宫 法门寺地宫 唐代重要寺院法门寺塔基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扶风法门镇。法门寺创建于东汉桓帝、灵帝时,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正式定名。因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名声显赫,皇室常往礼佛。据传寺塔造于唐代,称“阿育王塔”,原是木构方塔。明代于唐塔基上建十三层八角砖塔,1981年倒塌。塔基于1986年发掘。因唐时塔基瘗埋佛指舍利,故造有复杂的地宫。地宫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秘龛组成,总长21.12米。以石灰石、大理石和砖分别砌筑。隧道中有碑两通。由碑文得知地宫封闭于唐咸通十五年(874年),瘗埋的四枚佛指舍利分置于前、中、后室和秘龛中,盛放在宝函内的金、银、玉制棺椁中。经鉴定,佛指舍利为骨质或玉质。地宫内供养佛舍利的物品大都出自皇室,计有金银器、铜器、石刻、瓷器、琉璃器以及丝织品。捧真身菩萨像、鎏金银盒、熏炉等都是精美绝伦的珍品,代表了唐代最高的工艺水平。 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隋唐五代考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