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内圣外王
释义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nèi shènɡ wài wánɡ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的一种理想人格。意为内修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或外务社会事功。语出《庄子·天下》篇。其具体内容随学派而异。以儒家内圣外王为主的理想人格,对中国社会的政治、伦理、哲学、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历代士人与知识分子人生追求的理想目标。
出处:语词卷 • N • nèi • 内
内圣外王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的一种理想人格。意为内修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或外务社会事功。语出《庄子·天下》篇。其具体内容随学派而异。以儒家内圣外王为主的理想人格,对中国社会的政治、伦理、哲学、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历代士人与知识分子人生追求的理想目标。
出处:哲学卷 • 伦 理 学 • 中国伦理思想史
内圣外王  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命题。语出《庄子·天下篇》:“于下大乱,圣贤不明……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然孔子早已点出内圣外王的真谛,即“修己以安人”(《论语·宪问》),“修己”为内圣,指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安人”为外王,指个人在社会中的事功和作用。孟子提出仁政、王道的主张,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断言“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孟子·公孙丑》)。孔孟以为,内圣一定会通向外王,外王是内圣的延伸,尚未认清两者之间的差别。荀子对之作了区别,并提出了孔孟未曾涉及的“圣王”概念:“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故学者以圣王为师。”(《荀子·解弊》)强调了兼两“尽”于一身的“圣王”,才是人们敬仰的对象。《大学》中的八条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对内圣与外王的具体内容有所丰富,而且对内圣走向外王的具体步骤有明确的昭示。东晋时郭象以“明内圣外王之道”作《庄子注》,为内圣外王灌注了道家的因素,目的是论证门阀士族统治的合理性。后世儒者多以内圣外王为理想境界。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