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言学卷 • 应用语言学
词条 | 干支记日 |
释义 | 干支记日 干支记日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相配来记录日期。如《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五月辛丑”即五月二十三日。“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60个单位,即“六十甲子”: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从东汉元和二年(85年)开始,干支也用来记年。如《三国志·吴书》:“岁在甲午,刘备当得益州。” 出处:语言学卷 • 应用语言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