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主体的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的态度的统一。如自我感觉、自我评价等。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自我意识中起重要的作用,往往成为自我评价的依据。
出处:哲学卷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
词条 | 自我意识 |
释义 |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❶在马克思以前的西方哲学中,指人的意识对意识活动本身的认识。康德认为有一种叫作“先验的自我意识”的认识能力,它可以对感性与知性的材料起一种统一的作用。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一个阶段。他认为,人的意识首先以他物为认识对象,这就是狭义的“意识”的阶段,这时还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只有从认识他物进到认识“意识自身”,才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这就是“自我意识”的阶段。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过程乃是精神自我矛盾、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青年黑格尔派的鲍威尔抓住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这个概念,提出自我意识是最强大的历史创造力的唯心史观,受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批判。 ❷主体的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的态度的统一。如自我感觉、自我评价等。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自我意识中起重要的作用,往往成为自我评价的依据。 出处:哲学卷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 自我意识 主体的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的态度的统一。如自我感觉、自我评价等。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本体感受作用的基础上逐渐学会把自己身体同外界区分开来,并通过认识他人来认识自己,形成自我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自我意识中起重要的作用,往往成为自我评价的依据。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社会心理学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是自我认识最重要的部分;自我体验涉及的是自我意识的情感内容,如自尊、自信、自我效能等;而自我监控则是自我意识对个体行为、态度等的调节,它又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有时与“自我概念”同义。 出处:心理卷 • 社会心理学 • 个体社会心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