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致仕
释义
致仕
致仕zhì shì  亦作“致事”。交还官职,即辞官。《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何休注:“致仕,还禄位于君。”《新唐书·白居易传》:“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
出处:语词卷 • Z • zhì • 致
致仕  指官员告老辞官。《礼记·曲礼下》有“大夫七十而致仕”之说。汉代无年龄规定。宣帝时,韦贤为相五岁,年七十余,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加赐第一品。丞相致仕自此始。东汉亦然。唐代职事官年七十以上,即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宋代规定,文臣年满七十致仕,武臣可至八十。自请就闲,可提前退休。致仕官享有种种优待,如给半俸,补子弟为官。明洪武元年(1368年)规定,内外大小官员七十岁退职。十三年改为六十岁,二十六年复为七十岁。一般非特旨选用,不得逾例。凡自愿告退者,不分年限。致仕又分以礼和考察致仕。凡以礼致仕者,与现任同,朝廷待以优礼,又有升秩给俸、赐敕之典。考察致仕指大计之年,官员以年老、疾病、不称职致仕。清代亦称休致,有自请休致、勒令休致之别。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致仕  古代官吏退休称“致仕”,意谓“还禄位于君”(《公羊传·宣公元年·何休注》),即官吏因年老或有病不能任职时,交还朝廷所给予的官职及待遇。古代官场中还常以致事、致政、休政、老退、请老、告老、乞骸骨等指退休。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中国政治制度 • 古 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