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艺 术
词条 | 浪漫主义 |
释义 |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文学艺术的一种创作方法和思潮。在文学艺术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大主要创作方法和思潮。作为一种基本创作方法,它按照希望的样子来描绘生活,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虚构、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因理想性质、思想倾向的不同,有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文艺上与古典主义对立,倡导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作用、主体力量。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艺 术 浪漫主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文化中的一种思潮。在中外文学艺术史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作为一种基本方法,浪漫主义强调按照理想所希望的样子来反映生活,取材多为神话传奇和异国情调的内容,富于主观色彩,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以表现“自由的具体的心灵生活”(黑格尔语),但形象的呈现不一定奇谲,也可以非常“写实”。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明确的文艺主张被提出来并蔚成思潮,正当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与古典主义相对立的意识形态。代表作家有德国的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和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法国的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和乔治·桑(George Sand,1804—1876)、英国的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和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等,代表画家有法国的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德国的古典哲学进一步为浪漫主义思潮奠定了理论基础,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体力量,极大地激发了浪漫主义文艺的创作冲动。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使一些浪漫主义作家在揭露旧制度罪恶的同时,带上乌托邦的色彩。从总体上,相比于现实主义,它对古典主义的文艺作出了更有力的冲决,开启了现代主义文艺的先河。在中外文学艺术史上,各种侧重于表现主观幻想的创作大多可归于浪漫主义的方法,而不限于18世纪末之后,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艺术。如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屈原、李白的诗歌,六朝、明清的志怪、传奇,晚唐以降的“逸品”绘画,张旭、怀素的狂草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出处:美术卷 • 通用名词术语 浪漫主义 始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文学和文化领域的思想运动。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积极关注如不安、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大自然的壮丽景观时表现出的敬畏。重视民间艺术、自然以及传统,主张一个根基于自然的知识论,并以自然的环境来解释人类的活动,包括语言、传统、习俗。受到启蒙运动的理性影响,也吸收了中世纪文化复古的艺术成分。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思潮与运动 浪漫主义 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按照希望的样子来反映生活,富有主观色彩,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取材上多神话传奇或异国情调的内容。各国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精神,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文艺上与古典主义对立,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德国古典哲学奠定了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体力量。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使一些浪漫主义作家在揭露私有制罪恶的同时,带上乌托邦的色彩。代表作家有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雪莱和拜伦等。 出处:外国文学卷 • 文学理论 • 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 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方法和思潮。在文学艺术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作为文艺史上一种基本方法,按照希望的样子来反映生活,富有主观色彩,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取材上多神话传奇和异国情调的内容。各国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文学中,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其代表作家有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雪莱和拜伦等,表现了18、19世纪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文艺上与古典主义对立,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德国古典哲学奠定了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体力量。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使一些浪漫主义作家在揭露私有制罪恶的同时,带上乌托邦的色彩。 出处:中国文学卷 • 文艺理论 • 文学的发展过程 浪漫主义 西方18、19世纪由文学艺术领域演化而来的政治思潮。最初体现为一种文学、审美方法和思潮,其先声是由歌德、赫尔德、海曼所代表的“狂飙运动”。他们赞同法国大革命的基本理想,寻求摆脱各邦封建主的绝对主义统治,摆脱外族的统治。其基本政治理念是高扬个性,崇尚天性,强调自我的实现与英雄理想,自然与原始的浪漫化,以及有机共同体的价值,并提出通过艺术和审美教育实现其理想。“诗性国家”、“革命浪漫主义”等理想化的思潮被指孕育了20世纪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兴起。俄国文学家高尔基被誉为社会主义阵营浪漫主义政治思潮的代表。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 思想 理论 思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