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词条 | 何心隐 |
释义 | 何心隐 何心隐(1517—1579) 明永丰(今属江西)人。字夫山,原名梁汝元。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认为人的本性是“仁义”,但又有“货色”、“聚合”之欲,应予满足。曾在江西永丰实行了以聚和堂为形式的“合族”和以朋友关系为纽带的“会”的社会组织。反对禁欲,主张寡欲。认为国家是在均平的基础上从事群众活动的组织。主张财产公有和儿童公共教育。著作多散佚,现有中华书局版《何心隐集》。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何心隐(1517—1579) 明江西永丰人,原姓梁,名汝元,字夫山,一说字乾柱,号夫山。举江西乡试第一。颜钧弟子。曾在家乡创办“聚和堂”,试行其社会理想。到处聚徒讲学。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以计促严嵩罢相,为严党所仇,遂改姓名,广游天下。万历时为张居正迫害,以“妖道”罪被缉捕,仍撰《原学原讲》,言讲学之益,旋被捕遭杀害。认为“心”、“仁”即“太极”,为万物本源。肯定人的物欲是人的本然要求,反对道学家把人欲看成罪恶,但又提出“寡欲”、“育欲”,要求有节制地满足人的欲望。有《爨桐集》。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明 何心隐(1517—1579) 明学者。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颜钧的弟子。原姓梁,名汝元,字夫山。永丰(今属江西)人。曾在家乡创办“聚和堂”,试行其社会理想。到处聚徒讲学,曾以计促严嵩(1480—1565)罢相,为严党所仇,遂改姓名,广游天下。后得罪张居正(1525—1582),卒遭杀害。认为“心”“仁”即“太极”,为万物本源。肯定人的物欲是人的本然要求,反对道学家把人欲看成罪恶,但又提出“寡欲”“育欲”,要求有节制地满足人的欲望。著作有《爨桐集》。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