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出身
释义
出身
出身chū shēn  ❶犹言舍身。《汉书·郅都传》:“已背亲而出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❷指早期经历或家庭职业。《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原来二人都是桂阳岭山乡猎户出身。”今也指本人或家庭的阶级成分。
  ❸出仕做官。《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及长悔恨,遂幅巾而居,后虽出身,未尝释也。”也指做官的最初资历。如:捐班出身;赐进士出身。
出处:语词卷 • C • chū • 出
出身  经科举考试所获得的等级名份和来历资格。狭义指唐代省试合格,宋以后殿试取中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广义指获得各种科名。系由参与考试的途径和所达等级所决定。就途径言,有出自常科,有出自制科;常科中或出自明经、或出自进士。就等级言,有生员(秀才)、有举人、有进士、有翰林;生员中有贡生、有监生;进士中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出身有高下之分,亦有正途杂途之别,一旦考得出身,终身不可移易,且关乎仕途与官运。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选举与科举
出身  官制用语。(1)指出任官职。旧时以当官为委身事君,故以出身代指做官。(2)指官员获得官职之前的身份及入仕途径或资格。如唐代科举考试中的常举,分为进士、明经、明法等诸科,凡考中各科的人即获得出身,也即获得做官的资格。宋代科举取士之制分五等,一、二等曰及第,三等曰出身,四、五等曰同出身。“有出身人”在注官和升转时比“无出身人”(主要为荫补入仕者)为优。明、清殿试分三甲,称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出身。清制,官员出身分为进士、举人、贡生、监生、荫生、生员、官学生、吏等。无出身者、满洲、蒙古、汉军称“闲散”,汉称“俊秀”。有正途、异途之分。非科甲正途,不得为翰、詹及吏、礼二部官,然旗员不在此例。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