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 • 内蒙古、东北地区
词条 | 艾思奇 |
释义 | 艾思奇 艾思奇(1910—1966) 哲学家。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蒙古族。早年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回国。1934年发表《大众哲学》,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起过启蒙作用。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1937年任上海《读书生活》杂志编辑。1937年到延安,历任抗大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委秘书长、延安《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和何思敬(1896—1968)一起主持延安新哲学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为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并当选为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工作。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著作还有《哲学与生活》、《实践与理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纲要》等。其重要著作编入《艾思奇文集》。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 • 内蒙古、东北地区 艾思奇(1910—1966) 中国哲学家。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蒙古族。1928年留学日本,入福冈工业大学冶金系。九一八事变后回国。1934年发表《大众哲学》,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起过启蒙作用。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1937年任上海《读书生活》杂志编辑。1937年到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文委秘书长、延安《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和何思敬一起主持延安新哲学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为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当选为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工作。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著作还有《哲学与生活》、《实践与理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纲要》等。其重要著作编入《艾思奇文集》。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艾思奇(1910—1966) 中国哲学家。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早年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回国。1934年发表《大众哲学》,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起过启蒙作用。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1937年任上海《读书生活》杂志编辑。1937年到延安,历任抗大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委秘书长、延安《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和何思敬(1896—1968)一起主持延安新哲学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并当选为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工作。著作还有《哲学与生活》《实践与理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纲要》等。其重要著作编入《艾思奇文集》。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