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W • wǔ • 武
词条 | 武学 |
释义 | 武学 武学(wǔ xué) 中国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始设,数月即废。熙宁五年(1072年)恢复,置教授,习诸家兵法、历代用兵成败及忠义史实。崇宁初置诸州武学。南宋绍兴间重建,更趋完备。明正统间置两京武学,崇祯时令各州府县皆设武学生员。 出处:语词卷 • W • wǔ • 武 武学 ⑴ 中国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始设,数月即废。熙宁五年(1072年)恢复,置教授,习诸家兵法、历代用兵成败及忠义史实。崇宁初置诸州武学,仿儒学制立三舍考选升贡法。南宋绍兴间重建,更趋完备。明正统间置两京及各卫武学,崇祯时令各州府县皆设武学生员。待遇考试,同于儒学生员。 ⑵ 对包含武“术”和武“道”在内的“武”进行研究的现代学科。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武学 古代培养武备人才的学校。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始置,旋罢。熙宁五年(1072年)复置。设教授,以熟知兵事者充任。学生以一百人为限,经考试弓马合格者方许入学,在校学习《武经七书》,三年学满,考试合格者,按等第授官。元丰改制,改教授为博士。崇宁三年(1104年),各州县皆设,仿儒学行考选升贡法,分为三舍,称外舍生为武选士,内舍生为武俊士。明正统六年(1441年)于南北两京置,各设教授一员,训导六员,由兵部司官提调。入学者通谓之武生,练武习射,参加操阅,并以《武经七书》为课目。成绩优秀者可送兵部,考试授官,其余可参加科举考试。崇祯十年(1637年),令天下府、州、县学皆设武学生员,提学官一体考取。清代武学生员附儒学,除练骑射外,兼习《武经七书》、《百将传》等。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