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芍药 芍药( sháo yɑo) 芍药科。多年生草本。块根圆柱形或纺锤形。二回三出复叶。初夏开花,与牡丹相似,大型,有白、红等色,雌蕊常无毛。出处:语词卷 • S • sháo • 芍 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芍药科。多年生草本。块根圆柱形或纺锤形。二回三出复叶。初夏开花,与牡丹相似,大型,有白、红等色,雌蕊常无毛。产于中国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亦见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久经栽培,为著名观赏植物。块根入药,栽培的芍药,根掘出后刮去外皮加工而成“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功能调肝脾、和营血,主治血虚腹痛、胁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等症。野生的芍药,根掘出后洗净即成“赤芍”,性微寒、味苦,功能凉血、散瘀,主治瘀血凝滞、经闭、胁痛、赤痢、痈肿、温病发斑、吐血、鼻衄等症。出处:农业科学卷 • 林 业 • 园林、绿化 • 园林植物 芍药( Paeonia lacjpglora) 芍药科。多年生草本。块根圆柱形或纺锤形。茎下部为二回三出复叶,向上渐变为三出复叶,表面有光泽。初夏开花,与牡丹相似,大型,有白、红等色,雌蕊常无毛。产于中国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亦见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久经栽培,为著名观赏植物。块根入药,栽培的芍药,根掘出后刮去外皮加工而成“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功能调肝脾、和营血,主治血虚腹痛、胁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等症。野生的芍药,根掘出后洗净即成“赤芍”,性微寒、味苦,功能凉血、散瘀,主治瘀血凝滞、经闭、胁痛、赤痢、痈肿、温病发斑、吐血、鼻衄等症。出处:生命科学卷 • 植物部分 • 被子植物 • 双子叶植物 芍药( Paeonialactiflora) 芍药科。多年生草本。块根圆柱形或纺锤形。二回三出复叶。初夏开花,与牡丹相似,大型,有白、红等色,雌蕊常无毛。产于中国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亦见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久经栽培,为著名观赏植物。根入药,栽培的芍药根掘出后刮去外皮加工而成的药材称“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功能调肝脾、和营血,主治血虚腹痛、胁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等症。野生的芍药根掘出后洗净的药材称“赤芍”,性微寒、味苦,功能凉血、散瘀,主治瘀血凝滞、经闭、胁痛、赤痢、痈肿、温病发斑、吐血、鼻衄等症。两者主要成分均有芍药苷、苯甲酸、鞣质、挥发油、β谷甾醇,而白芍另有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赤芍另有牡丹酚、牡丹花苷、三萜类等。两者都有抗炎、抗菌、解痉、镇痛、抗惊厥等作用,赤芍还能解热、扩张冠状动脉、提高耐缺氧能力、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等。此外,同科植物川赤芍(P.veitchii)、草芍药(P.obovata)等的根也作“赤芍”应用。出处:医药科学卷 • 中国传统医学 • 方 药 学 • 中草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