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消费品存量调整假说
释义
消费品存量调整假说
消费品存量调整假说  一种分析消费品存量对现期消费支出影响的理论。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贺塔克(Hendrik S. Houthakker, 1924—2008)和泰勒(L. Tayloy,1938— )提出。认为现期消费取决于现期收入、消费品价格和已有的消费品存量。消费品存量对消费支出有影响。消费支出分为耐用消费品支出和非耐用消费品支出。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取决于现有耐用消费品存量和合意耐用消费品存量之间的差额。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价格水平与社会风尚下,合意耐用消费品存量是既定的。所以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就取决于现有的耐用消费品存量。这一存量越大,耐用消费品的支出越小。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取决于消费者的习惯,而不是已有的消费品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过去在非耐用消费品上的支出越大,现期非耐用消费品支出也越大。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消费社会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