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言学卷 • 修辞学
词条 | 引用 |
释义 | 引用 引用 辞格之一。话语文章中运用现成的语句或典故来达意。从是否指明出处看,可以分为两种:(1) 明引,指明所引语句或典故的出处。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点明引语出自鲁迅的诗。(2) 暗用,不指明所引语句或典故的出处。如:“车辚辚,马萧萧,凯歌贯云霄——最可爱的人回来了”(《人民日报》文题),暗用杜甫《兵车行》中“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句而来。从是否原话看,也可以分为两种:(1) 直接引用,即引用原话,不作改动。如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梁实秋先生为了《拓荒者》上称他为‘资本家的走狗’,就做了一篇自云‘我不生气’的文章。”其中“资本家的走狗”和“我不生气”是引用原话。(2) 间接引用,即不照录原话,而是转述原话的意思。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第二天又接到他的一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我便写一封回信去解释……”其中“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是间接引用。参见“反引”。 出处:语言学卷 • 修辞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