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栻
释义
张栻
张栻1133—1180  南宋学者、教育家。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迁于衡阳。张浚子。曾任吏部侍郎兼侍讲,官至右文殿修撰。力主抗金,指斥时弊。曾师从胡宏。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乾道初,知潭州刘珙修复岳麓书院,特聘为主教,讲公私义利之辩,闻者风动。朱熹自闽至,与论学,听者逾千。继而书信不绝,往来切磋论辩,引为同道。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的本原。主张知先行后,认为有“知”可更好地指导行;又主张学贵力行,知行互进。认为“所谓礼者天之理”,肯定社会秩序天经地义。赞同“禀气为性”说,承认可以通过学习与教育,恢复纯粹至善的“天命之性”。为学主“明理居敬”,认为存养、省察应当并进,然以存养为本。有《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张栻1133—1180  南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徙居衡阳。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张浚之子。以荫补官,历吏部侍郎兼侍讲、知江陵府兼湖北路安抚使。主张抗金。后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和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力主抗金。指斥时弊。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的本原。主张知先行后,认为有“知”可更好地指导行。断言“所谓礼者天之理”,即把封建秩序看作永恒不变的规律。为学主“明理居敬”。著有《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宋
张栻1133—1180  南宋学者。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迁于衡阳。宰相张浚(1097—1164)子。曾任吏部侍郎兼侍讲,官至右文殿修撰。和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力主抗金。指斥时弊。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的本原。主张知先行后,认为有“知”可更好地指导行。断言“所谓礼者天之理”,即把封建秩序看作永恒不变的规律。为学主“明理居敬”。著作有《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