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佛光寺
释义
佛光寺
佛光寺  中国佛教寺院。在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附近。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殿堂。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庑殿顶。殿内尚存唐代的塑像、壁画和题字。配殿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圣地、名山、寺院等 • 寺 院
佛光寺  中国佛教寺院。位于山西五台县豆村附近。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四阿顶(即单檐庑殿顶)。殿内尚存唐代的塑像、壁画和题字,与建筑合称“四绝”。建筑外貌屋顶平缓、出檐深远,斗拱宏大,体现典型的唐代雄劲建筑风格。配殿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面阔七间,进深四间,两坡悬山顶。除外檐柱外,殿内只有四柱,是金代“减柱造”营造技术的代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光寺大殿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中国建筑历史
佛光寺  中国寺院。在今山西五台豆村的佛光山,故名。相传创建于北魏,后毁,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重建。寺院坐东面西,总体顺山势处理成三层平台,建筑物高低错落,主从有致。主殿高踞后部山腰,面阔七间,进深八椽,单檐四阿顶。柱分内外两周,上以梁枋、阑额、斗栱等联结成整体构架。柱顶斗栱肥硕雄健,上托小方格天花。殿内空间幽雅多变,富韵律感。屋顶梁架举折平缓,檐出深远,线条雄伟有力。屋面覆以灰瓦,上做“垒瓦”脊。正脊两端饰有琉璃鸱吻。立面台基低矮,柱高与开间近乎方形比例,使形体更觉稳定庄重。整个大殿建筑唐风甚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殿堂。
出处:美术卷 • 建筑艺术 • 作品 • 中国
佛光寺  在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佛光山腰。寺因势建造,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唯西向低下而疏豁开朗。寺区松柏苍翠,殿阁巍峨,环境清幽。寺内建筑高低错落,主从有致。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隋唐寺况兴盛,远及日本。原有主要建筑弥勒大阁,宽七间,高约32米。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禁止佛教,寺宇被毁;宣宗继位后复佛法,至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现存六角形祖师塔,形制古朴,是北魏遗物。山腰的东大殿,为唐代所建;前院文殊殿为金代建筑;其余山门(即天王殿)、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及厢房、窑洞等建筑,皆明、清重修。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寺内还有唐代塑像、壁画、石幢、墓塔、汉白玉雕像等。石幢两座,平面八角形,一在东大殿前,唐大中十一年造;一在前院当中,乾符四年(877年)造。佛光寺文物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精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山西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