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温室气体
释义
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  “大气保温气体”的俗称。
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和大气化学
温室气体  大气中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对地表有遮挡作用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氯氟烃(氟利昂)和臭氧。在大气中的迅速增加,将引起强烈的温室效应,导致地面及低层大气变暖。其中二氧化碳增加量对增强温室效应的影响约为70%,甲烷约为23%,氧化亚氮约为7%。此外,一氮化碳、氧化氮等气体,通过对温室气体的化学作用而间接影响增温的幅度。为了减缓全球变暖,保护全球气候,《京都议定书》曾规定了15个工业化程度发达的国家的温室气体限排、减排任务和时间。
出处:环境科学卷 • 环 境 地 学
温室气体  大气中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对地表有遮挡作用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氯氟烃(氟利昂)和臭氧。在大气中的迅速增加,将引起强烈的温室效应,导致地面及低层大气变暖。其中二氧化碳增加量对增强温室效应的影响约为70%,甲烷约为23%,氧化亚氮约为7%。此外,一氮化碳、氧化氮等气体,通过对温室气体的化学作用而间接影响增温的幅度。为了减缓全球变暖,保护全球气候,《京都议定书》曾规定了15个工业化程度发达的国家的温室气体限排、减排任务和时间。
出处:环境科学卷 • 环 境 化 学
温室气体  大气中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对地表有遮挡作用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氯氟烃(氟利昂)和臭氧。在大气中的迅速增加,将引起强烈的温室效应,导致地面及低层大气变暖。其中二氧化碳增加量对增强温室效应的影响约为70%,甲烷约为23%,氧化亚氮约为7%。此外,一氧化碳、氧化氮等气体,通过对温室气体的化学作用而间接影响增温的幅度。为减缓全球变暖,保护全球气候,《京都议定书》曾规定15个工业化程度发达的国家的温室气体限排、减排任务和时间。
出处:能源科学卷 • 能源环境
温室气体  亦称“温室效应气体”。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臭氧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出处:经济卷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温室气体  大气中由自然或人为产生的能够吸收长波辐射的气体成分。如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臭氧和氟氯烃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
出处:生命科学卷 • 总论 • 生态学 • 普通生态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