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中国戏曲 • 戏曲剧种
词条 | 湘西阳戏 |
释义 | 湘西阳戏 湘西阳戏 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怀化一带。源于巫术酬神的傩堂戏和民间花灯。“阳戏”之名乃是相对于表现鬼神的傩戏即“阴戏”而言,是娱人的。大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初以演“二小”戏为主,继之演“三小”戏,后受辰河戏影响,演多行当的戏。清末始从农村进入城市,逐渐上演大戏。音乐唱腔以联曲体为主,辅以板式变化。多用真假嗓相结合演唱,每一句的唱腔末尾用小嗓高八度唱,俗称“金钱吊葫芦”,很有特色。其表演中的身段和语汇多来自民间歌舞,还采用花灯戏的各类扇子、手巾等表演技艺。传统剧目有150余个,多数是移植于花灯戏、木偶剧、辰河戏等剧种的剧目。传统剧目有《捡菌子》、《雷交锤》、《盘花》等。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中国戏曲 • 戏曲剧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