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G • ɡōnɡ • 功
词条 | 功过格 |
释义 | 功过格 功过格(ɡōnɡ ɡuò ɡé) 旧时崇奉封建礼教或佛家戒律之人,将自己所行之事分别善恶逐日登记,以考验功过,称为“功过格”。道教徒也有用功过格自记日常行为的善恶,作为权衡鬼神降与祸福的标准的。 出处:语词卷 • G • ɡōnɡ • 功 功过格 道教名词。道教为执行戒律,劝人行善积功,防止为非作恶,要求对所行之事分别善恶,逐日记录,借以考核功过,故名。源于宋范仲淹、苏洵等的“功过格”,自明袁了凡倡导,遂大行于世。道教沿用此法,做成定式。据《太微仙君功过格》,“功格”三十六条,“过律”三十九条。规定治人疾病、救人性命、传授经教、为人祈禳、劝人行善等皆记功,行不仁、不善、不义、不轨之事皆记过。逐日记录,一月一小比,一年一大比,功多者得福,过多者得咎,借以鼓励道士行善避恶。 出处:宗教卷 • 道教 • 称谓、教职、教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