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词条 | 莫尔 |
释义 | 莫尔 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就学于牛津大学与林肯律师学院。亨利八世时出任要职,因拒绝承认英国国王为英国国教最高首领,被判处死刑。1516年用拉丁文写成《乌托邦》。在哲学上,主张人的认识源于经验。重视自然科学的作用,肯定科学源于自然的观察和经验。主张实行公共教育制度,儿童不分男女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主张一切教学应用本族语进行;提出劳动教育的主张,要求书本知识与生产劳动结合。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 英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学于牛津大学与林肯律师学院,后任专门律师。曾任国会议员,晚年任大法官,因拒绝承认英国国王为英国国教最高首领,被判处死刑。1516年用拉丁文写成《乌托邦》(意即“乌有之乡”)一书,以对话形式反映早期无产阶级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残酷剥削的强烈抗议,同时描绘作者的理想社会,对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哲学上,主张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不否定宗教,但主张信仰自由。在教育上,认为儿童都应受初等教育,一切教学都应用本族语进行,并第一个提出劳动教育的主张。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近代哲学 • 人 物 • 英 国 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 英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学于牛津大学与林肯律师学院。亨利八世时迭任要职,因拒绝承认英国国王为英国国教最高首领,被判处死刑。1516年用拉丁文写成《乌托邦》(意即“乌有之乡”)一书,以对话形式反映早期无产阶级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残酷剥削的强烈抗议,同时描绘作者的理想社会,对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不否定宗教,但认为信仰应该自由。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 英 国 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 英国人文主义者、政治家、散文家。曾就读于牛津大学与林肯律师学院。亨利八世时期历任上诉法院院长、枢密院顾问、众议院议长等要职,并一度任大法官。后因拒绝承认亨利八世为英国国教领袖,被判斩首。1516年完成拉丁文著作《乌托邦》。全书采用对话体,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描绘了以理性主宰政治运作的理想社会,对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是后世“乌托邦文学”的开山之作。哲学上主张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颂扬伊壁鸠鲁的思想。不否定宗教,提倡信仰自由。在教育上,认为儿童都应受初等教育,一切教学都应用本族语言,并首次提出劳动教育的主张。作品还有《国王理查三世的历史》《致波美拉尼亚人书》《关于异端的对话》等。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英 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